有一種精神叫五四精神
國土不可斷送、人民不可低頭
1919年
中華民族走到了生死存亡的懸崖邊
第一次世界大戰(zhàn)獲勝的27個協(xié)約國
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和平會議
在這場“巴黎和會”中
作為戰(zhàn)勝國之一的中國
提出維護國家領(lǐng)土主權(quán)的三項提案
竟不被認可
甚至被要求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(quán)
全部轉(zhuǎn)讓給日本
而北洋政府竟打算在“對德和約”上簽字
巴黎和會現(xiàn)場(資料圖)
消息傳回國內(nèi),如黑云壓城
一場暴風驟雨即將到來——
這一天
憤怒于喪權(quán)辱國
彷徨于山河破碎
苦悶于報國無門的青年們
走上街頭振臂高呼:
“國土不可斷送、人民不可低頭”
圖為北京大學學生的示威游行隊伍 (來源:新華社)
圖為1919年5月7日上海各界人民二萬多人舉行國民大會并游行示威 (來源:新華社)
五四運動的大字報(資料圖)
一聲聲吶喊如同驚雷閃電
劈開了舊中國如磐的黑暗
奏響了浩氣長存的愛國主義壯歌
五四運動以磅礴之力
鼓動了中國人民實現(xiàn)民族復興的志向和信心
由此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
那一年
李大釗,30歲
毛澤東,26歲
蔡和森,24歲
周恩來,21歲
鄧小平,15歲
那一刻,也許他們并不知道
自己的人生道路
從此與國家、民族和人民緊緊相連
貳
讓我們的子孫后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!
1921年
中共一大召開
13名代表的平均年齡是28歲
28年后
這個青春的政黨
給經(jīng)歷了半個多世紀屈辱的中國人民
帶來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新中國
28年征程中
2100萬革命者獻出熱血與生命
將年齡定格在了永遠的青春歲月
29歲的陳延年在上海被捕
寧死不跪
被國民黨反動派亂刀砍死
《覺醒中國》劇照
26歲的陳喬年受盡酷刑
寧死不屈
光腳走在血水里從容赴死
就義前他慷慨陳詞:
“讓我們的子孫后代
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!”
《覺醒中國》劇照
楊靖宇犧牲時35歲
趙一曼犧牲時31歲
江姐犧牲時29歲
陳樹湘犧牲時29歲
“狼牙山五壯士”縱身跳崖時
最大的28歲,最小的21歲
邱少云犧牲時26歲
黃繼光犧牲時21歲
董存瑞犧牲時19歲
劉胡蘭犧牲時年僅15歲
……
這些勇立時代潮頭的年輕身影
在中華民族歷經(jīng)考驗之際
自請長纓、奮起抵抗
用青春和熱血
激活了一個時代、一個民族
叁
你們所多的是生力,遇見深林,可以辟成平地的,遇見曠野,可以栽種樹木的,遇見沙漠,可以開掘井泉的
一百年來
中國青年一代又一代
接續(xù)奮斗、凱歌前行
以青春之我,創(chuàng)建青春之家庭
青春之國家,青春之民族
無數(shù)普通人的芳華
匯成了時代的精彩
第一代塞罕壩造林人平均年齡不到24歲
第一代塞罕壩人在育苗 來源:塞罕壩機械林場
郎平助力中國女排
奧運奪冠、實現(xiàn)“三連冠”霸業(yè)時24歲
守島衛(wèi)國32年的王繼才首次登上開山島時26歲
王繼才夫婦在江蘇開山島的最東邊舉行向國旗敬禮儀式(2017年1月1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
追問宇宙的中國“天眼”科研團隊平均年齡約30歲
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(FAST)被譽為“中國天眼”,圖為FAST工程調(diào)試團隊
當之無愧的“北斗天團”平均年齡31歲,比國外相關(guān)團隊年輕了十幾歲!
航天報國的神舟團隊平均年齡33歲
嫦娥五號團隊關(guān)鍵崗位平均年齡33歲
“復興號”設計團隊平均年齡37歲
外國人驚嘆中國發(fā)展的神奇速度
但我們心里最清楚
這些無不是靠著不服輸?shù)墓菤狻?/span>
玩命干的勇氣拼下來的
屬于這個時代的青年故事正不斷上演
無數(shù)中國青年將無悔的選擇融入時代洪流
“熱愛偉大祖國”
“樹立遠大理想”
“擔當時代責任”
“勇于砥礪奮斗”的背后
賡續(xù)的仍然是百年前的五四基因
弘揚“愛國、進步、民主、科學”的五四精神
在傳承中熠熠生輝
肆
將革命先輩們奮勇前進、不斷拼搏的精神傳承下去,我們青年一代責無旁貸
新冠疫情發(fā)生之際
90后00后成為抗疫戰(zhàn)場上
披堅執(zhí)銳、一往無前的青春力量
脫貧攻堅決勝之時
無數(shù)青年燃一點星火,縱四方灼灼
書寫了波瀾壯闊的“脫貧答卷”
火神山醫(yī)院、雷神山醫(yī)院建設團隊
僅用十余天就保質(zhì)保量完成建設任務
團隊中35歲以下青年2547人
占比超過6成
忍痛告別重病臥床的父親
深夜冒雨奔向受災群眾
在突發(fā)山洪中不幸遇難的第一書記黃文秀
將自己30歲的芳華
定格在扶貧路上
她曾說:
“我是一名黨員,
是來自百色革命老區(qū)的壯家兒女,
將革命先烈們奮勇前進、
不斷拼搏的精神傳承下去,
我們青年一代責無旁貸”
“你退后,讓我來!”
生死關(guān)頭
杜富國毫不猶豫地喊出這句話
他失去了雙手雙眼
也完成了從一名普通士兵
到掃雷英雄的成長和蛻變
“千里背母上大學”的劉秀祥
大學畢業(yè)
選擇回縣任教
將青春奉獻給貧困地區(qū)的孩子們
他說:
“不讓一個孩子掉隊,
我愿意去做那個點燃火苗和希望的人”
八步沙第三代治沙人郭璽
接過父輩治沙的鐵鍬
封沙育林播撒綠意的同時
利用科學手段“點沙成金”
治沙致富謀雙贏
將曾經(jīng)的不毛之地種成了“花?!?/span>
2016年,郭璽進入沙漠治沙,成為繼爺爺、大伯之后的第三代治沙人。古浪縣委宣傳部供圖
他說:
“沙漠里的苦是霸王苦
沒本事的年輕人不要來
事實證明年輕人也能吃苦
新一代的青年也要勤奮苦干,吃苦耐勞”
“清澈的愛,只為中國”
這是18歲的戍邊戰(zhàn)士陳祥榕寫下的戰(zhàn)斗口號
班長問他:
“你一個‘00后’的新兵,口號這么‘大’?”
他說:
“班長,這跟年齡沒關(guān)系,
我就是這么想的,也會這么做的。”
如此純粹,又如此熾熱
如此柔軟,又如此堅韌
青春之熱血,永遠為祖國而奔騰
圖為中印邊境沖突中身先士卒的5名戍邊英雄:祁發(fā)寶、陳紅軍、陳祥榕、肖思遠、王焯冉。2020年6月,陳祥榕在守邊護邊時壯烈犧牲,犧牲時不滿19歲,是幾人中最年輕的一位
伍
國家的希望在青年
民族的未來在青年
無論過去、現(xiàn)在還是未來
中國青年始終是
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!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
追夢路上,每一代人都在努力奔跑
先輩的終點終將成為新一代的起點
百年逐夢,初心猶在,從未改變!
誰說年輕不堪大任?
誰說青春一定迷惘?
當代青年生逢盛世,肩負重任
前方,就是民族復興的重托
讓我們接過時代的“接力棒”
行勝于言,以夢為馬,不負韶華
今天,以青春的名義
致敬生機勃發(fā)的青春中國
犒賞每一顆奮斗的中國心!
來源 | “共產(chǎn)黨員”微信公眾號
評論
還能輸入140字
用戶評論
經(jīng)過核實,本空間由于存在敏感詞或非法違規(guī)信息或不安全代碼或被其他用戶舉報,
已被管理員(或客服)鎖定。
本空間現(xiàn)無法正常訪問,也無法進行任何操作。
如需解鎖請聯(lián)系當?shù)亟逃夹g(shù)部門,由當?shù)亟逃夹g(shù)部門聯(lián)系鎖定人處理。
當前機構(gòu)空間已被管理員(或客服)封鎖。
目前機構(gòu)空間無法正常訪問,也無法進行任何操作。
如需重新開放,請聯(lián)系當?shù)亟逃夹g(shù)部門,由當?shù)亟逃夹g(shù)部門聯(lián)系管理員(或客服)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