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國際減災日”的設立可以追溯到1989年。為促進風險意識及減災的全球性文化,聯(lián)合國大會倡議設立一個國際日。現(xiàn)在,每年10月13日舉行的“國際減災日”紀念活動,旨在贊賞全世界民眾和社區(qū)為減少遭受災害風險做出的努力,并提高他們對所面臨風險的重要性的認識。
2023年10月13日
是第34個國際減災日
主題為“共同打造有韌性的未來”
多學一分自救知識
就多一份生命保障
每個人都應增強防災減災意識
提高避災自救技能
關于防震減災工作
最高的法律性文件
我國關于防震減災工作的最高法律文件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》,由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于1997年12月29日通過,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。2008年12月27日,由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修訂通過,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。
這是一部怎樣的法律?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》是一部規(guī)范全社會防御與減輕地震災害活動的重要法律。它主要調整在地震監(jiān)測預報、地震災害預防、地震應急和震后救災與重建中所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,明確政府、企業(yè)事業(yè)單位、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在防御與減輕地震災害活動過程中的責任、權利和義務。
公民在防御和減輕地震災害中
有哪些責任和義務?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》明確規(guī)定公民在防御和減輕地震災害中的責任和義務,這是每個公民必須遵守的。對公民的規(guī)定主要有:任何個人有依法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的義務;任何個人不得侵占、毀損、拆除或者擅自移動地震監(jiān)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(huán)境;任何個人不得向社會散布地震預測意見、地震預報意見及評審結果;國家鼓勵個人參加地震災害保險。
除此之外
防災減災法律體系得到不斷完善
以法之名
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
目前,我國有關防災減災的法律法規(guī)主要包括: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(fā)事件應對法》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(huán)境保護法》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》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》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》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》及《地質災害防治條例》《森林防火條例》《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》等。
【正確防災 你要知道】
重視防災減災 減少損失傷害
當災害來臨時
你知道如何正確躲避嗎?
仔細閱讀下圖
讓我們一起學習防災知識
提升自救互助技能吧
多一點科學知識
少一點生命威脅
災難總是不期而至
及早掌握防災知識
做到防患于未然
才多一份生命保障
來源:法治日報、中國應急管理
評論
還能輸入140字
用戶評論
經過核實,本空間由于存在敏感詞或非法違規(guī)信息或不安全代碼或被其他用戶舉報,
已被管理員(或客服)鎖定。
本空間現(xiàn)無法正常訪問,也無法進行任何操作。
如需解鎖請聯(lián)系當?shù)亟逃夹g部門,由當?shù)亟逃夹g部門聯(lián)系鎖定人處理。
當前機構空間已被管理員(或客服)封鎖。
目前機構空間無法正常訪問,也無法進行任何操作。
如需重新開放,請聯(lián)系當?shù)亟逃夹g部門,由當?shù)亟逃夹g部門聯(lián)系管理員(或客服)處理。